(文/方周 编辑/吕栋)
“欧洲、澳大利亚、美国、日韩在内这么多地区和国家都调整了,但唯独对中国特殊。这是不尊重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难道真是中国人傻钱多吗?这种傲慢的做法是不是应该要做调整呢?”
10月20日,一封《关于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报信》在网络曝光,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封举报信中,以王琼飞、田军伟为代表的55名中国消费者,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起行政举报,指控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制限制应用程序分发和支付渠道,并收取高额佣金。
根据抖音认证为执业律师的账号@田军伟律师 发布的举报信全文,举报人认为中国消费者相较欧美迄今仍被苹果封锁,禁止像欧美一样使用除IAP(In-App purchase,指苹果App Store的应用内购买)以外的第三方数字商品及服务支付渠道,禁止像欧盟一样使用除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网站等应用获取渠道,被剥夺了支付渠道与应用获取渠道选择权,被迫承受远高于欧美的最高30%的苹果税负担。
除了请求有关部门对苹果公司上述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举报信还向该公司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具体包括:要求其向中国消费者开放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渠道,且对该种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向中国消费者开放苹果App Store以外的iOS应用获取渠道,且对该种除苹果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应用获取渠道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技术服务费等费用;降低苹果应用内数字商品及服务交易征收佣金的费率,且必须低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最优惠之比例。
截至发稿,苹果公司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观察者网尝试拨打了王琼飞律师的联系电话,提示电话已关机,而田军伟律师暂未回应置评请求。
天下苦“苹果税”久矣,欧盟对苹果重拳出击
此次针对苹果应用商店及支付渠道抽成规则的投诉并非孤例。过去多年来,凭借着iOS生态的封闭性与市场支配地位,苹果向全球开发者征收着高昂的“苹果税”,可谓“天下苦苹果税久矣”。
所谓“苹果税”,是指当苹果用户通过苹果手机应用商店,付费下载应用或在应用内部购买数字商品或服务时,需先打款给苹果支付系统,苹果抽成10%-30%后,再将剩下的款项转给开发者。多年以来,其高昂的抽成比率已让来自全球的应用开发商乃至个人消费者怨声载道。
早在2020年,欧盟就已对苹果发起反垄断调查,主要针对其App Store的佣金政策。案件的起因是流媒体平台Spotify向欧盟投诉了苹果利用其垄断地位限制用户获取其他音乐流媒体服务,并反对苹果App Store收取30%的抽成费用。
经过长达约4年的调查后,欧盟最终于2024年3月认定苹果对其他流媒体音乐服务商的限制构成了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并对其处以18.4亿欧元巨额反垄断罚款,让苹果作出妥协让步,允许用户从苹果应用商店以外下载软件,允许用户使用其他的支付系统,以及自由选择默认的网络浏览器。
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再次宣布对苹果处以5亿欧元罚款,原因在于苹果在其应用商店中限制应用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第三方渠道,剥夺了用户获取替代优惠服务的权利。
另一方面,美国知名游戏厂商Epic Games就应用商店第三方支付纠纷,与苹果打了多年官司。2020年,当时Epic旗下游戏《堡垒之夜》因绕过“应用内购买”、开通第三方支付遭到苹果下架。Epic Games认为苹果非法维持iOS系统在App分销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于是起诉了苹果。
2021年,美国地方法官罗杰斯就对这一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并发布禁令,要求苹果允许美国开发者可以在APP内设置按钮、链接等按键,引导用户在苹果IAP之外的渠道进行数字商品或服务的购买,通过购买渠道竞争确保过高“苹果税”回到合理水平。
然而,苹果公司不仅未能遵守这一命令,反而设计新的反竞争措施,仍强收27%的外链交易佣金,意图维持其已被认定为反竞争的收入流。随后,Epic Games在去年三月再次将苹果送上法庭。
2025年4月30日,罗杰斯就该案件作出裁定,要求苹果公司必须放松对其应用商店的控制,并停止对部分应用程序的销售抽取佣金,限制苹果公司制定规定来阻止开发者添加外部支付按钮或链接,也禁止其发布劝阻用户使用外部支付的信息。
最终,苹果公司迫于压力更新了美国地区的《App审核指南》,明确在美国App Store的应用中,开发者无需额外授权,可以包含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通过外链的形式绕过“苹果税”。
无独有偶,多国监管机构已对苹果应用商店政策展开调查: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要求苹果于2025年12月前开放第三方支付;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其限制替代支付方式;俄罗斯新修订法律要求在俄销售的iPhone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分发;哥伦比亚工商监管局启动反垄断调查,评估苹果是否限制替代应用商店。
真以为中国人傻钱多?
中国市场也曾就“苹果税”问题提出异议。早在2021年1月,消费者金某将苹果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苹果上海公司)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前述两被告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通过“应用内购买”收取交易金额30%佣金的不公平高价行为;停止要求“应用内购买”只能选择IAP系统进行支付的强制搭售、限定交易和拒绝交易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也是由王琼飞代理。2024年5月,该案一审判决认定苹果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驳回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诉请。双方均提起上诉,目前案件正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中。
但自那以来,该公司却迟迟未在其最核心市场之一的中国市场推行类似的政策,对“苹果税”松绑。
“欧洲、澳大利亚、美国、日韩在内这么多地区和国家都调整了,但唯独对中国特殊。这是不尊重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难道真是中国人傻钱多吗?这种傲慢的做法是不是应该要做调整呢?”王琼飞向凤凰网科技说道。
在等待审理的过程中,王琼飞决定“双管齐下”。王琼飞向该媒体透露称,他预计此次以行政投诉形式提交的案件将比此前的民事诉讼进展更快。
而对于此次投诉的前景,王琼飞持有乐观态度。他的信心不仅来自美国、欧盟等海外成功案例,此前我国监管部门已处理过多起针对跨国巨头垄断问题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其中最近的一起便是高通公司涉违反《反垄断法》案。
本月初,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已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此前就相关事项回应称,“2025年6月,高通公司在未进行申报、也未与我局作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完成对Autotalks公司的收购。接到举报后,我局进行了核实,高通公司也承认了相关事实。在相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我局依法对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事宜进行立案调查。”
此前,9月15日,另一家科技巨头英伟达就因为违反2020年收购迈络思案中承诺的附加限制性条件,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实施进一步反垄断调查。
王琼飞向凤凰网科技表示,“虽然苹果现在还依然对中国差别待遇,没有调整苹果税政策。但是随着全球的监管压力、中国消费者和开发者的维权意识的觉醒、中国司法和行政机关的介入,我对苹果税最终在中国会进行调整充满信心。”
此次55名消费者的集体投诉,象征着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不满的进一步升级,“国别性歧视”是此次举报信中的关键词之一。
综合公开信息显示,自欧盟2024年《数字市场法》实施以来,苹果已允许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外部支付渠道,并将佣金降至10%–20%(视服务类型和开发者规模而定);而苹果在美国虽仍强制用户使用IAP,但已允许通过外链跳转第三方支付,且不收取任何佣金;韩国与俄罗斯则在允许外部支付的同时,分别收取11%–26%和12%–27%的阶梯式佣金。
相较之下,中国目前仍严格执行封闭生态政策:所有iOS应用内的数字商品交易必须通过苹果官方支付系统,标准佣金高达30%,仅对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小型开发者提供15%优惠费率,且严禁跳转至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本土支付方式。
正如王琼飞等人在举报信中所述,苹果并未主动将美欧第三方支付低(零)佣金模式推广至中国,已经构成对中国消费者的国别性歧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欧的苹果全球第三大市场,仍被执行全球最严格的苹果规定。
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通过反引导条款禁止中国开发者引导消费者前往除苹果IAP以外的第三方平台或第三方支付渠道完成交易。中国消费者因苹果公司的前述垄断行为,无法自主选择其他的应用程序获取渠道,更无法在苹果iOS应用之内直接使用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甚至不被允许通过外链跳转至iOS应用之外完成购买,相比美欧,至少已被剥夺了自主选择支付渠道的权利。
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缴纳苹果税的金额为64.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48亿美元,超过了苹果第二大市场欧洲,后者的苹果税负担为48亿美元。
2024财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646.5亿美元,美国为1692.6亿美元,欧洲为1048亿美元。据此计算,2024年中国消费者缴纳的苹果税收入在其中国区营收中占比达10%,美国相应占比约8.8%,欧洲仅为4.6%。
“这意味着,苹果在中国每赚10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苹果税,而在美国是0.88美元,在欧洲则不到0.5美元,中国消费者的苹果税相对负担已经超过美欧”,王琼飞写道。
从售后到支付,苹果还能“傲慢”多久?
而这种区别对待的背后,是苹果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所彰显的“傲慢”态度。
王琼飞向媒体说道,“从苹果应对全球反垄断监管的历史来看,我认为苹果是一家比较傲慢的公司……除非一个地区对它采取严厉的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监管,否则它不会改变。”
“现在在美国、欧盟、日韩等全球主要市场都已调整,唯独中国不动。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家国际巨头竟然会这么傲慢”,王琼飞说道。
长期以来,中国均是这家美国科技公司至关重要的两大市场之一,但中国的消费者们长期以来并未感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与尊重,甚至时常感觉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201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苹果用户纷纷反映遭遇账户盗刷,损失金额少则几百块,多则上万块。盗刷涉及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卡等常用的移动支付工具。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经粗略统计,受害者规模超过数千人。
受害的苹果用户第一时间联系苹果客服求助,只有少数消费者获得苹果赔款,据一些消费者反馈,苹果官方客服给他们的答复是:“无法退款,没有理由”或是“表示同情,但无法退款”。然而,当时许多消费者都指出,盗刷事件同样出现在海外市场,但海外用户获赔的比例却高于中国消费者,引发广泛不满。
随着该事件的发酵,苹果公司于2018年10月发布声明回应称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呼吁用户开启双重认证。但对于受害者最为关注的赔偿问题,苹果方面却只字未提,只回应称:“因网络钓鱼诈骗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我们正主动识别可疑活动,并与受影响的用户取得联系。我们强烈建议所有用户开启双重认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最终,事件引起中消协出面进行干预,指责苹果公司“不应推卸责任,淡化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转移消费者关注点”。中消协当时发文指出,苹果公司应正视安全责任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提出损失要求赔偿的消费者,经营者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足够主证据反驳,均应一视同仁进行足额赔偿。对于设置ID等方式才能进行App Store等消费的模式,建议相关经营者也做出调整,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充分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除此之外,苹果公司在售后服务上也长期遭受批评,甚至还曾遭到“3·15晚会”点名。
2021年6月,苹果悄然变更Apple Care+政策,大陆用户购买苹果设备后,后续在线加购Apple Care+服务的时间,从激活设备后的60天内,缩短为了7天内。而更具争议性的问题在于,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都可以在购买设备后的60天内购买AppleCare+服务计划。另外,2020年,购买Apple Care+后,苹果曾规定一年最多进行两次意外损坏保修服务,后又恢复不限次数。
据介绍,Apple Care+是苹果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包”规定基础上,为iPhone产品用户推出的服务保障,在花费约1500元购买后,苹果承诺可提供不限次数的意外损坏保修服务,且所需维修费用大大降低。
近年来,不少用户均反馈,与海外市场服务体验不同,国内iPhone后期保修从直接更换整机,变为优先更换零部件,且增加了工厂检测的流程。当时便有不少观点认为,苹果上述单独针对国内政策调整涉嫌消费者歧视。
更早之前,2013年央视3·15晚会就曾曝光苹果公司“后盖门”问题。当时,央视指出苹果在中国实施售后双重标准,其他国家换机时均连带更换后盖,而中国沿用旧后盖。同时,该次晚会还曝光了苹果公司“三包期限缩水”、“修理拖延时间长”等问题。当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央媒均发文批评其“傲慢”。
除了服务上“偷工减料”,其标志性产品iPhone近些年来也被指本土化功能适配落后,比如节假日闹钟、通话录音、长截屏、应用多开等在国产手机早已上线多年的功能,苹果却迟迟未能推出。
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功能——地震预警的缺位,引起了舆论的重视。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多省震感明显,许多网友纷纷吐槽,自己的苹果手机却没有收到任何预警信息。
苹果官网显示,iPhone的确提供紧急警报和政府警报功能,其中就包括地震警报,但该功能并非在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可用,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主。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iOS用户仍需通过第三方应用或是微信小程序来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就在2025年9月,有公众留言向中国地震局询问:“请问地震局能否在地震系统上制作iOS预警应用呢?以及小区广播功能?另外能否推进在地震预警上的0级短信覆盖呢?”
对此,中国地震局监测司回复表示: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地震预警服务工作,正在积极对接相关市场主体,推进地震预警信息接入iOS系统功能。现阶段,您可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及各地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在iOS系统上获取权威地震预警信息。
由于自身产品问题频发,叠加上华为、vivo等国产品牌迎头赶上,苹果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量、份额及营收数据接连出现下滑。得益于“国补”,苹果公司在2025年第三财季(截至6月28日)才终于在中国市场恢复增长,结束了长达2年的下滑。
为了进一步提振营收、应对本土品牌竞争,苹果在最新的iPhone 17系列“挤爆牙膏”,得到了一定市场反馈。近期,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iPhone销量占比最大的两大核心市场——中国和美国,iPhone 17系列在上市头10天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的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基础款iPhone 17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在苹果公司即将公布第四财季财报并为下一财年工作提出展望的关键时间节点,此次消息传出对于刚刚结束访华行程的苹果公司CEO库克而言堪称“晴天霹雳”。此次消费者不满情绪的集体爆发,将为苹果接下来数个月的业绩蒙上阴影,也会对投资者的信心带来影响。
对于企图在中美两国间“左右逢源”的苹果公司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一句“将加大在华投资”的表态,无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作为其最大客户群体之一的中国消费者,理应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且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通过行动体现,其在“苹果税”问题上的差别对待正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