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8月4日晚间,威领股份(002667.SZ)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威领股份拟向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定向发行1856.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66%,用于股权激励计划。
图片说明:威领股份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获授股权激励,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本次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6.10元/股,较8月4日收盘价12.03元/股,约等于“五折购”。
本次股权激励按照12个月和24个月分为两个解锁期,每次解锁比例各50%,其中第一个解除限售期的考核目标是2025年公司EBITDA为正值;第二个解除限售期的考核目标是2026年公司EBITDA为正值、同时子公司湖南临武嘉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26年EBITDA不低于6,000万元。
图片说明:威领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目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管理层“稳赚不赔”生意经
根据公告,若威领股份未满足上述业绩考核目标,则激励对象对应的限制性股票不得解除限售,由公司按授予价格加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之和回购注销。换句话说,这份股权激励对于威领股份的管理层来说是无风险的,如果目标达到了,就解锁股份、多赚一点;如果目标没达到,就拿股东的钱回购、少赚一点。管理层和中小股东之间的收益风险明显不对等,买单的都是中小股东。
而7.66%的总股本用于股权激励,这么一大笔钱,显然管理层不仅仅是冲着公司回购兜底来的,看起来更像是要赌一把大的。
以碳酸锂为主营业务的威领股份,如下图所示,和wind锂矿指数步调基本一致,过去几年既辉煌过、也落魄过,在2022年实现0.7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业绩峰值后,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和5.33亿元,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亏损3.22亿元。
图片说明:Wind锂矿指数与威领股份股价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在碳酸锂经历2022Q4达到60万元/吨的峰值后,2023~2025H1碳酸锂现货价格一路暴跌,期货价格一度跌破6万元/吨,跌破绝大多数碳酸锂企业的现金成本,全行业陷入严重亏损。
图片说明:碳酸锂现货价格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然而随着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召开,反内卷大幕再度拉开,碳酸锂、多晶硅等行业似乎迎来了新的曙光,期货市场开始躁动,碳酸锂从不到5万元/吨快速冲上8万元/吨,近期虽有回落,但碳酸锂底部迹象已经非常清晰,因为用常识就能判断,任何一个品种,长期跌破绝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
图片说明:碳酸锂期货价格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可以肯定的是,碳酸锂现在的赔率非常大,尽管反转向上的概率还难以确定。
因此对于威领股份的管理层来说,这份股权激励计划,既消除了概率上的不确定性,又享受到了赔率上的潜在巨大弹性。
EBITDA作为考核指标真的合适吗?
这份股权激励计划反映的不仅仅是威领股份管理层“吃相”上的难看,用EBITDA作为业绩考核目标同样埋藏着诸多小心思,因为折旧和摊销往往是侵蚀重资产制造业公司净利润的“罪魁祸首”。
如果说有一个财务指标最让巴菲特反感,那一定是EBITDA。巴菲特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当我和芒格阅读公司财务报告时,公司年报中一提EBITDA,就会让我们气得浑身发抖:难道公司管理层认为牙仙子会替他们支付资本开支CAPEX吗?”
折旧和摊销,虽然不是现金支出,但是,折旧和摊销是比现金更糟糕的支出,因为折旧和摊销不是当期现金支出,是前期现金支出,可以算作“最差的现金支出”和“反向的浮存金”。
EBITDA从数字上是比净利润好看一点,但是把折旧和摊销这种最糟糕的成本项目加回来,当成正面业绩,用作考核指标,是看不起中小股东的智商吗?
用归母净利润作为EBITDA基数合适吗?
根据2025年7月14日晚间威领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00万元,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200~6900万元。
图片说明:威领股份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而根据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EBITDA,是用归母净利润作为基数,而不是用扣非归母净利润作为基数,2025H1两者差异如此之大,这样做还是因为看不起中小股东的智商吗?
“五折购”真的合适吗?
如此大的一笔股权激励(公司总股本的7.66%),既没有严苛的考核目标、也没有展现出公司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有的仅仅是管理层和中小股东之间收益和风险的严重不匹配。
当管理层大幅摊薄中小股东权益时、当管理层开开心心“五折购”时,这真的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