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东风-61怒啸长安街,中方借九三阅兵,宣告中国战略重器换了一茬

这份提前打好的“预防针”,本就让大家对阅兵充满期待,可当9月3日当天,这些新型装备真的以钢铁方阵的姿态驶过长安街、以磅礴气势展现在眼前时,不管是在现场见证的观众,还是守在屏幕前的国人,依然被深深震撼。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中国军队装备发展的速度,可能比外界之前想象的还要快得多。

这份提前打好的“预防针”,本就让大家对阅兵充满期待,可当9月3日当天,这些新型装备真的以钢铁方阵的姿态驶过长安街、以磅礴气势展现在眼前时,不管是在现场见证的观众,还是守在屏幕前的国人,依然被深深震撼。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中国军队装备发展的速度,可能比外界之前想象的还要快得多。

东风-61怒啸长安街,中方借九三阅兵,宣告中国战略重器换了一茬

(东风-61亮相)

在这场装备盛宴里,最受关注、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首次展出的东风-61新型导弹和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了。这两款大国重器的亮相,不仅是本次阅兵的高光时刻,更串联起了中国战略导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先看东风系列,作为中国陆基战略威慑的压舱石,它的发展之路清晰地分为好几步。

早年间,东风系列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有无问题”:在国家国防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先造出能打出去、能形成威慑的导弹,让中国在战略层面有说话的底气。等到基础打牢后,后续的东风型号就开始朝着更优性能发力:不断提升射程,让打击范围更广;打磨制导精度,让打击目标更准;升级突防能力,让对手更难拦截,一步步把陆基战略威慑的“拳头”练得更硬。

比如大家熟悉的东风-21系列,一开始主要承担战略威慑任务,后来衍生出的东风-21D,就打破了常规,成了世界上第一种、至今也是唯一一种反舰弹道导弹,能对海上大型舰艇形成精准打击能力,让中国在区域防御和海上权益保护上多了关键一招。

再看之前阅兵里亮相过的东风-41,作为中国目前现役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之一,它凭借远射程、多弹头、高机动等优势,一直是陆基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而这次新亮相的东风-61,更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让中国陆基战略威慑的底气更足。

东风-61怒啸长安街,中方借九三阅兵,宣告中国战略重器换了一茬

展开全文

(巨浪-3)

再说说巨浪系列,它是中国海基核力量的核心支柱,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中国水下战略威慑的突破。

1982年,巨浪- 1潜射导弹发射成功,射程大约2700公里。这一步看似简单,却让中国一下子跻身世界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中国海基核力量空白的局面。

到了巨浪-2,性能更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不仅设备更先进、可靠性更高,打击能力也大幅增强,射程直接提升到约8000公里。更关键的是,巨浪-2搭配上094型核潜艇后,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实质性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使得核潜艇可以带着导弹在大洋中隐蔽航行,随时能发起反击,这让中国的战略威慑多了水下屏障。

而这次亮相的巨浪- 3,更是把海基核力量推向了新高度。根据分析,它的射程可能达到1.2万甚至1.3万公里,综合性能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核潜艇哪怕在近海待机,也能凭借巨浪-3的射程覆盖主要战略目标,海基威慑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回顾东风和巨浪的发展,能清晰地看到一条“技术共享、融合创新”的路径。行业里常说的“巨浪上岸,东风下海”,正是对这条路径的生动概括。比如潜射导弹研发中突破的固体燃料技术、小型化制导技术,能用到陆基导弹上,让东风系列更轻便、更机动;而陆基导弹在射程、精度上的技术积累,也能反过来助推海基导弹升级,让巨浪系列的性能不断突破。这种双向赋能,让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东风-61怒啸长安街,中方借九三阅兵,宣告中国战略重器换了一茬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

这次阅兵公开东风-61和巨浪-3,不只是秀肌肉,更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多重关键的战略意义。第一层意义,是直观展示中国的尖端国防科技和综合国力。这两款新型导弹,可不是简单的武器升级,它们背后藏着中国在固体燃料推进、制导精度、突防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梯队水平。从材料研发到精密制造,从电子信息到系统集成,只有国家整体实力够强,才能支撑起这样的大国工程,这也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硬核体现。

第二层意义,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尤其是补强了海基力量的短板。这次巨浪-3 的亮相,再加上它与现有094型核潜艇、未来096型核潜艇的搭配,会极大提升中国海基核力量的生存性和威慑可靠性。核潜艇在广阔大洋里隐蔽待机,不用远出就能覆盖主要战略目标,哪怕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发起有效反击,让中国的二次核反击力量变得坚不可摧,从根本上确保了战略威慑的可信度。

第三层意义,是在当下特殊的国际局势中,传递中国的自信与决心。现在全球局势动荡不安,有些国家在战略层面动作频频,中国在这个关键历史节点公开这些大国重器,既是对自己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自信宣示,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足够强的能力,也有坚定的决心,捍卫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当中国的战略威慑足够可信时,还能有效防止其他国家产生误判,迫使潜在对手在采取行动前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冒险,这在无形中为全球和平增添了一道安全屏障。

东风-61怒啸长安街,中方借九三阅兵,宣告中国战略重器换了一茬

(中方新公布无人装备)

此外,除了东风- 61和巨浪-3外,九三阅兵还集中亮相了一大批首次公开的新型装备,它们覆盖天空、低空、网络、陆海空无人战场,每一款都瞄准实战,为国家安全添上关键防线。

守护蓝天有红旗-29反导系统,它像空中盾牌能多段多层拦截,不管是高空导弹还是其他空中威胁,都能在不同高度形成屏障,把危险挡在国土之外。低空领域则有“反无人机铁三角”,专门对付低空无人机:快速发现、精准识别,再用高效手段拦截驱离,像张天罗地网防住小目标。

看不见的网络战场也有新力量,网络空间作战方队就像数字卫士,能守护国家网络安全、抵御网络攻击,守住“网络边疆”。

更亮眼的是无人作战群,从陆地到海上再到空中全面开花:陆上无人装备能远程操控,还能和有人装备配合,在复杂地形里打头阵减少伤亡;海上的无人潜航器、无人艇,如同“海上哨兵”自主探测目标、巡逻海域;空中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则实现了发现即摧毁,无人侦察机则长时间传战场信息,让空中战力更灵活。

中方这些装备不只是“上新”,更是覆盖多领域、攻防结合的多维度作战体系。背后是中国国防科技的突破,也体现了军队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总之,阅兵上新质战力集中涌现,标志着我国战略重器彻底“换了一茬”,从靠单件武器到建协同体系,从守国土到能远域慑止,中国国防力量正在发生质的变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065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